梵語是印度古代的文學語言和標准語言,也是印度的宗教語言。它是大約公元前兩千年中期從西北帶到印度來的。Sanskrit這個詞的意思是“精煉的”、“完美的”或者是“精心制作的”,它最后產生出普拉克里特(Prakrit)諸語言。這些語言又產生出象下面這一些現代印度語言,如印地語、孟加拉語、馬拉蒂語和古吉拉特語,以及在尼泊爾通行的尼泊爾語和在斯里蘭卡通行的僧加羅語。
梵語最古老的形式是以《吠陀》命名的,叫做《吠陀》梵語。后來的叫做古典梵語,用這种語言寫的著作主要是涉及非宗教問題的。在三千多年的時間里,梵語作為印度學術和研究的語言,繼續處在興旺時期,而且一直到十九世紀,用梵語寫的文學作品亦未減少。由于英語作為政府的和科學的語言進行了競爭,再加上現代印度諸語言的影響日益增強,梵語從前所處的那种优越地位被減弱了不少;盡管如此,人們仍然廣泛蒂學習這种語言,事實上,甚至許多印度學者還講這种語言。
梵語是一种印歐語言,它進入印度次大陸的這件事,標志著這個非常分散的語系又增加了一個新的方面。當然,古代世界,甚至中世紀世界都不知道它起源于印歐語系,只是到了十八世紀才第一次注意到梵語跟拉丁語和希腊語之間有明顯的相似之處,這樣就開始了一些研究,結果發現了所有印歐語言的相互關系,這也為現代比較語言學和歷史語言學奠定了基礎。
梵語用一种叫“天城書”(Devanagari )的字母書寫。考察它的起源也就是考察印度文字的發展過程。大部分印度語的字母表,都來源于一种叫做婆羅米(Bragmi)的古老手寫体。大多數學者認為這种手寫体起源于某种閃米特語言,大概是阿拉米語。婆羅米手寫体的許多分支之一是叫做古普塔(Gupta)手寫体,從四世紀到六世紀的大古普塔帝國一直采用該手寫体。天城書字母是從古普塔手寫体的變体──七世紀出現的最早的碑文──發展起來的。梵語從左至右書寫,它的字母表由四十八個符號組成,其中三十四個是輔音,十四個是元音或雙元音。這個字母表被看作是迄今為止最完善的文字系統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