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語主要應用于馬來西亞以及馬來西亞的鄰國,如泰國、新加坡、文萊、科科斯群島等地。1945年以前,印度尼西亞列島的許多地區也使用馬來語,但在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建立后,該國使用的馬來語被稱為印尼語。在馬來西亞,大約有1千万人以馬來語為母語,占總人口的一半。在泰國有1百万人,新加坡有25万人使用馬來語。
馬來語屬于馬來-波利尼西亞語族。從14世紀開始,隨著越來越多的馬來人阪依伊斯蘭教,他們開始使用一种叫作Jawi的阿拉伯文書寫体的變体。19世紀,英國人基于羅馬字母設計了現在普遍使用的馬來文字,而印尼文則是由荷蘭人設計的。除了拼寫之外,印尼文和馬來文的區別不大。 馬來語的語法与西歐語言有著根本的不同。馬來語沒有詞前綴和詞后綴,而相應的功能則由附加單詞來實現。而名詞的复數形式則由簡單的將該名詞重复說兩次來實現,比如,"rumah-rumah"的意思就是"houses"。 而跟在數詞后面的名詞又恢复為單數形式,并且添加了一個數量單位,有些類似于英文"seven head of cattle"的結构。馬來語里有許多這樣的數量單位,比如,動物(ekor - 頭, tail),人(orang - 人, man),以及花、珠寶、絲線甚至魚网的單位。"兩只貓"(Two cats)在馬來語是"dua ekor kuching" (two-tail-cat),兩個小孩(Two children)在馬來語里則是"budak dua orang"(child-two-man)。
馬來語中的許多單詞源自梵語和阿拉伯語。英語中來自馬來語的單詞包括:orangutan(猩猩)、gingham(有條紋或方格紋的棉布)、sarong(圍裙)、bamboo(竹子)、rattan(藤)、kapok(木棉)、paddy(稻谷)、amok(殺人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