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伯萊語屬于亞非語系閃米特語族(或屬閃含語系閃語族),為猶太教的宗教語言。過去的二千五百年,“希伯來語”主要用于《圣經》与相關宗教方面的研究,自從20世紀特別是以色列复國以來,“希伯來語”作為口語在猶太人中重新复活,漸漸取代取代阿拉伯語、猶太西班牙語和意第緒語(或稱為“依地語”,猶太人使用的國際交流語),以色列建國后將“希伯來語”定為官方語言之一;另一种官方語言是阿拉伯語。目前(2004年)使用人口約510万。
希伯萊語共有22個字母,他們皆為輔音字母。但事實上,任何一門用口表述的語言,若沒有元音,根本就不可能藉聲帶發出聲音來,希伯萊語自然也不例外。希伯萊語的元音就包含在其輔音中。除了22個字母外,還有詞尾發生形狀變化的5個字母。伯萊文的行文和阿拉伯文相同,都是從右到左書寫。
猶太人原來是居住在阿拉伯半島的一個游牧民族,最初被稱為希伯來人,意思是“游牧的人”。根据記載他們歷史的圣經傳說,他們的遠祖亞伯拉罕(阿拉伯發音為易卜拉辛)原來居住在蘇美爾人的烏爾帝國附近,后來遷移到巴勒斯坦,他的后代分為兩支: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古蘭經中也承認亞伯拉罕是阿拉伯人的祖先。
猶太人到世界各地后,語言、風俗逐漸和當地居民同化,但他們堅持信仰本民族的宗教,以此維持民族的獨立性,仍然用自己的希伯來字母書寫文字,在意大利、西班牙的猶太人,語言被同化,用希伯來字母書寫的叫“拉丁諾文”;在德國、波蘭的猶太人語言為“依地文”;在中國的猶太人,由于他們的宗教信仰也不吃豬肉,逐漸和回族混淆。因為他們信仰不同,在基督教國家受到歧視,不得擁有土地,只好經商,逐漸積累商業經驗,基督教徒不允許放高利貸,而猶太人的信仰不禁止,可以從事信貸活動,逐漸成為歐洲的著名商人和銀行家,更為低層平民所憎惡,不時發生打擊猶太人事件。終于導致在希特勒德國發生迫害、消滅整個民族的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猶太人大量移居美國和巴勒斯坦,在巴勒斯坦重建以色列國,重新人為恢复希伯來語言,導致和當地定居已久的阿拉伯人的矛盾斗爭,使中東成為世界的熱點地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