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广州 苏州
东莞 English 日本语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中文主页 | 翻译项目 | 质量体系 尊贵客户 翻译标准 优惠价格 | 自助下单 | 资源与信息 | 翻译FaQ | 联系博文
翻译资讯
 
 
   深圳翻译公司:陕西文坛呼唤名翻译陈安娜
 

从业人数有多少?

汉译外工作介入者不超30人

据博文深圳翻译公司获悉,与汉译英要求高、难度大相对应的,是从业人数的稀少。“翻译协会3000多会员,之前专门从事汉译英或者汉译外的人很少,能够独立完成一部中文作品翻译工作的人更是屈指可数。”安危说。省翻协常务副主席马珂先容说,尽管自从2008年省作协和省翻协共同成立文学翻译委员会以来,他们有计划地组织了一些汉译外工作,但介入的人数仍没有超过30人,“至于专业的瑞典语翻译,协会里只有一位。”他说。

除了难度大之外,教育的缺失也是造成文学翻译“边沿化”的一大原因。目前海内的多数外语专业并未开设文学类课程,学生们大多也对写作不感爱好,而学文学的外语又不精晓,不具备完成翻译的专业水准,文学翻译天然成了中间的“真旷地带”。“学外语的文学不外关,学文学的外语又不外关,我们没播这个种,也就结不出果实来。”安危说。

而除了专业课程的学习之外,国外糊口经历也是一个合格文学翻译的必备前提之一。安危告诉记者,他在翻译海伦·斯诺的作品时,海伦曾提到自己寄信时“Licking envelopes”,直译成中文就是“舔信封”,这让他无法理解。后来安危有机会赴美讲学,跟海伦一起工作,才明白美国的邮票、信封都有不干胶,舔一下就能粘住,“舔信封”这才有了公道的解释。“没在国外糊口过,良多细节和习俗根本不了解,当然更谈不上恰当的翻译。”他说。

专家建议

省作协党组书记雷涛谈陕西文学翻译——“走出去”的同时还要“请进来”

莫言获诺奖的经验已经证实,文学创作和文学翻译对于本土文学“走出去”都是缺一不可的,那么陕西文学翻译的现状如何?下一步又将有哪些措施?记者专访了省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雷涛。

记者:陕西文坛重量级的作家不少,省作协对于创作方面的工作也一贯很正视,那么在文学翻译这方面,我们有没有详细的措施?

雷涛:省作家协会和省翻译家协会2008年共同成立了一个文学翻译委员会,是隶属于省作协的11个专业委员会之一。当时这是全国作协里的第一家,也引起了中国作协有关领导的正视,他们当时以为我们的做法“非常前卫”,还作为经验向其他省市做了先容。

从2008年到现在,文学翻译委员会主要做了3项工作,一是把《情系俄罗斯》翻译成了俄语;二是选了陕西当下20位作家比较有代表性的中短篇小说翻译成了英文,就是《陕西作家短篇小说集》,英文书名定为《Old Land, New Tales: 20 Best Stories of Shaanxi Writers》;三是把叶广芩的《青木川》翻译成英文,这项工作在今年7月就已经完成了,并由美国的一家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接下来,我们打算把《陕西作家短篇小说集》翻译成西班牙语,这个月我就要去墨西哥参加一个国际书展,我预备在书展上先容这本书,同时寻求合作者,尽快推出西语版。

记者:在这几年的文学翻译工作当中,我们碰到的最大的挫折是什么?目前有没有什么计划和想法主意来应对这些挫折?

雷涛:我们文学翻译委员会制定了一个“SLOT”计划,打算把当下陕西优秀的作品先容出去,目前摆在我们眼前的题目就是如何给这个计划加快速度、增加深度。在《青木川》的翻译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题目,就是陕西本土作家的作品中常有大量篇幅的民俗描写,这些内容怎样正确先容给外国读者,怎么在保证精准性的同时又符合外国读者的阅读习惯,这恐怕需要我们下很大工夫。我们考虑既要调动起本土翻译家的积极性,同时还要和国外的翻译家、汉学家等合作,找名家找大家,把“走出去”和“请进来”结合起来。

另外,除了翻译作品之外,我们还在考虑如何扩大发行渠道,让更多的读者看到我们翻译的作品,这方面我们也要鉴戒国际上出版发行的做法和经验,和国外的出版商、经销商接触、合作,共同搞好作品的发行。

出路探索

外来的翻译好念经?

中外翻译专家相结合 文学翻译才能跑得快

除了陈安娜之外,莫言还有另一位美国翻译家葛浩文,两位外国翻译家的成绩很轻易让人想到文学翻译的另一种模式——由外国译者来翻译中国的文学作品。那么,是请外助仍是靠自己?陕西文学翻译又将走哪条路呢?

在《青木川》英文版的翻译过程中,省翻协走的是一条“中外结合”的路。陕西的3位年青译者先分头翻译,然后由省翻协特地邀请的美国闻名作家杰瑞·比萨奇同一审稿,最后再协商修改并完成定稿。事实证实这种做法的效果很不错。“我们的译者可以把本土的风土着土偶情翻译得更贴切,而杰瑞·比萨奇则更了解美国读者的心理和习惯,固然翻译过程中互相沟通、商量的工作量很大,但是译本的质量很高。”省翻协常务副主席、省文学翻译委员会副主任马珂先容说。

省文学翻译委员会主任雷涛也对这种“中外结合”的模式给予了肯定,以为这是一次有益的探索。“我们的作品要符合外国读者的阅读习惯,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但是也不能破坏原作者的风格。我以为以外国汉学家、翻译家为主,再吸纳本土翻译家的意见,这样效果会更好。”我省资深翻译家安危也表示,“中国和外国两个轮子一起转,文学翻译才能跑得快。”

莫言获得诺奖,其作品的翻译者、瑞典汉学家陈安娜功不可没。可以说,对中国文学而言,能否走向世界的枢纽之一就是恰到好处的翻译。眼下的陕西文学界,并不缺少好作品,但记者走访多位陕西省内翻译家后获悉,陕西文学要想扩大国际着名度亟须越过翻译这道关。

固然近来跟着陈安娜、马悦然等翻译家的广为人知,文学翻译备受关注,但记者走访了陕西省几位翻译家了解到,在此之前,文学翻译实在属于“不怎么招人待见”的边沿学科,而且其中多数翻译都属于英译汉,汉译英则是“边沿中的边沿”。

难度有多大?

文学翻译相称于再创作

今年已经70岁高龄的闻名翻译家安危是陕西省翻译家协会主席、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英译汉和汉译英的确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首先体现在数目上,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文学翻译主要集中在引进上,也就是把外国作品翻译成中文,而把中国作品翻译成外文“带出去”的少之又少。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就是两者的难度差异其实太大。

“要完成一般文章的英译汉,基本达到英语中等水平就可以了,但要完成作品的汉译英,难度就要大得多,要求也要高得多。详细到文学作品的翻译上,那难度又要再上一个台阶,至于想要独立完成一部作品的翻译、审校和最后的定稿,能达到这个水平的更是少之又少。”安危这样总结道,“汉译英比起英译汉,难度要大上几个等量级。”安危告诉记者,在自己近20本译著里,也只有1本是汉译英。

在文学翻译过程中,不仅要面临中外文化差异,还要面临中外读者的阅读习惯差异。省翻协副秘书长高敏娜是位年青的翻译家,曾介入了《青木川》英文版的翻译,她告诉记者,中国作家比较喜欢的场景描写、心理描写等等,在英语国家的读者看来可能会感觉有点烦琐。“大段排比句的运用在我们看来体现了气魄,但在他们看来会觉得很拖沓,情节没有进展。”

多名翻译家都表示,在一般性的商务翻译或科技翻译中,译者可以逐字逐段翻译,但是在文学翻译中这根本行不通。文学翻译要求译者了解两个国家的文化背景、阅读习惯,具备一定的写作、文字功底,在通读整个作品之后再做出恰当的翻译。“这实际上是文学作品的一次再创作。”安危说。

【温馨提示】如您遇到翻译难题或者有翻译需求,可立即拨打全国免长途费咨询热线:+86-755-8304 2538(一生我帮您!)我们为您提供解决方案,更多详情请浏览:

博文翻译公司品牌网站:http://previous.bowwin.com/

博文翻译公司产品网站:http://www.4008813580.com/


 


中国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号:
粤ICp备05036433


深圳市博文翻译有限公司对其发行的包括但不限于产品或服务的全部内容及博文翻译网站上的材料拥有版权等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
博文Bowwin是博文深圳翻译公司的注册商标,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