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9日,据博文深圳翻译了解到,明日昆明市中院将对湄公河“10·5”惨案主犯糯康等人进行公然审理,糯康等6名被告人分别以涉嫌故意杀人罪、绑架罪、劫持船只罪等被提起公诉。昨天,介入审判糯康团体主要犯罪嫌疑人的“10·5”案件审判组组长张润生、审判组成员张合富、吴健,接受了新京报记者的专访,讲述了在审判过程中碰到何种难题,如何突破嫌疑人的心理防线,嫌疑人的心理变化等细节。
翻译工作一波三折
翻译既要令犯罪嫌疑人听得懂,又要传达审判的语气
对糯康的审判中,语言题目成了首当其冲的难题。
糯康是缅甸人,傣族,有权使用本民族的语言——傣语接受审判。语言无法沟通,审判就无法进行。
但是翻译并不好找。傣语分不同的方言,每个方言之间有地区性差异。
而且为了能够体现审判的语气、用词、神态,和对枢纽词的夸大,必需要找对审判比较纯熟的人,因此只能是从民警中找翻译。
审判组为糯康找了一个会傣语的民警做翻译,糯康最开始说可以听懂。但是到了某些枢纽词时,又说听不懂。
张润生说,有时候确实存在这种状况,糯康的语言里会有一些区域性外来词。好比在糯康的语言里,电话号码和电视是一个词,有时候根本无法判定他所说的意思。
审判开始阶段,糯康一个人就换了三名翻译。最后,傣族的民警仔细听糯康讲话的语气,为他找了一名带老挝傣族口音的翻译。
“第四个翻译到的时候,糯康也有点不好意思了,他说第四个翻译的话他百分之百听得懂”。
由于需要将每一句话都逐字翻译,因此审判的时间增加了一倍。而且每次做讯问笔录前民警都会问一句,翻译职员的翻译是否能听懂。
每次审判前,翻译和审判员要一起认识案情。双方商量怎样才能最精确地表达审判员的意图,又怎么才能把嫌疑人的回答全面地传达给审判员。
审判组成员张合富说,在审判桑康的时候,一位担任翻译的老民警累得当场晕倒:“要考虑的东西太多了。”
【温馨提示】如您遇到翻译难题或者有翻译需求,可立即拨打全国免长途费咨询热线:+86-755-8304 2538(一生我帮您!)我们为您提供解决方案,更多详情请浏览博文翻译公司品牌网站:http://previous.bowwin.com/ 产品网站:http://www.4008813580.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