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广州 苏州
东莞 English 日本语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中文主页 | 翻译项目 | 质量体系 尊贵客户 翻译标准 优惠价格 | 自助下单 | 资源与信息 | 翻译FaQ | 联系博文
翻译资讯
 
 
   试论翻译在中国出版近代、现代、当代的作用
 

翻译在中国近代出版上的作用

2012年8月24日,据博文深圳翻译公司了解,近代出版业经历了从出版技术、出版形式、出版内容到出版机构、出版社会作用的重大变革。从最初的教会出版到以商务印书馆为代表的近代资本主义出版企业的兴起,出版业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翻译促使近代学科体系的初步建立。晚清时期中西接触日渐频繁,大量翻译图书的泛起,广泛传播了西学新知,给中国图书、文化界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从而引起了出版物内容和结构的巨大变革。这一变化在梁启超编撰于1896年的《西学书目表》中得到充分的反映。此表将我国1895年以前翻译的298种西学图书分为西学、西政、杂类三大类,大致类似于本日的天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综合性图书。其中,西学类下又分算学、重学、电学、化学、光学、声学、地学、动植物学、医学等12小类;西政下又分史志、学制、法律、农政、商政、兵政等10类。这是与传统经史子集截然不同的图书分类法,已经露出新式学科体系建立的萌芽。跟着出版业的进一步发展,近代意义上的学科体系便跟着相关图书的大量泛起而在中国初步确立起来,与中国传统的经史子集形成一种互补共存之格式。

中外出版在晚清时期广泛交融。译书开始成为晚清最重要的出版物类型之一,不仅数目巨大,内容广泛,而且影响深刻。据粗略统计,基督教新教在近代中国创建的印刷出版机构近60家,天主教教会创办的出版机构也有20余家。在国人创办的出版机构中,如京师同文馆,内设英、法、德、俄文馆,是我国第一所培养外语人才的学校,后有上海广方言馆、广州方言馆、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外国人广泛地介入到中国的出版事业中。部门出版机构开始采用中外合资的经营方式,如商务印书馆就在1903年10月开始与日本商家合资,成为中国出版史上第一家中外合资出版企业。这对商务印书馆后来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同时,中国的图书典籍大量输出,广泛传入英、法、德、俄、日、美、瑞典、荷兰等国,主要典籍也被翻译为外文,在国外流传。于是,在“西学东渐”的浪潮席卷华夏大地的同时,也泛起了“东学西渐”的发展趋势。

我国第三个重要时期是近代科学文学翻译。近代翻译的历程是天然科学翻译、社会科学翻译、文学翻译。魏源、严复、林纾是其翻译代表。尤其是20世纪初,翻译文学取得了空前的成就。据粗略统计,这时期泛起的翻译家(或译者)有250人左右,共翻译小说2569种。近代翻译文学为中国人民打开了一个新的艺术天地,它向人们先容了众多的外国作家,开拓了中国人民的糊口视野和艺术视野,提供了丰硕的精神营养(如民主思惟、自由同等观念、竞争进取精神)和艺术鉴戒,并为现代作家的脱颖而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四”时期一批闻名的作家,如鲁迅、周作人、郭沫若、郑振铎、冰心、庐隐、郁达夫、茅盾,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过近代翻译文学的影响。

翻译在中国现代出版史上的作用

我国第四个重要时期是现代的文学翻译。1912年到1949年,在晚清出版业完成了近代化转型的基础上,传统出版业完成了向现代出版事业的转变。民国时期的编纂出版事业,在出版机构、出版物种类、数目上都得到较大发展。有图书12万种、期刊2万种、报纸3500种。文学、政治、经济、教育类图书达到60%,科技类较少。上海是最大的出版中央,图书出版占全国三分之二。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开明书局、世界书局都在上海。

“五四”时期,鲁迅、矛盾、巴金、郭沫若、郁达夫、田汉等都首先是翻译家,通过他们的译笔,引进了很多优秀作品。这时的引进更不是简朴地“拿来”,他们在经历了西学浸礼后,更是一身兼两任,都是杰出的文学家、思惟家,创作了时代的杰出作品。一大批翻译名家在“五四”运动前后吸收西方文学精髓,奠定了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和取向,影响了我国现代文学的基础和内容,也使得我国现代出版事业真正意义上得到转型,促进社会文化发展。泛起的一批体现知识分子人格的出版社,他们所倡导的翻译理论和准则,对当时的引进出版内容起到很好的主流影响作用。可以说,没有五四时期的翻译文学,就没有我国的现代文学,也就没有我国的现代出版。

翻译在中国当代出版史中的作用

我国第五个重要时期是当代的政经、文学翻译。据统计,1978年~1990年,全国翻译作品2.85万种。1995年~2004年,全国翻译作品10.75万种,全国500家出版社都在引进国外图书。

从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到2000年以前。80年代之后,当时海内的政治、经济、思惟上都发生着急剧的变化,我国出版界引进大量西方哲学、伦理、政治、经济等权势巨子书籍。本世纪前后正式纳入世界出版体系之后,我国的引进版图书更是如虎添翼,数目惊人,速度迅猛,范围极广,双效俱佳。进入21世纪以来,文学翻译作品常常占据各大图书排行榜,尤其以儿童文学活跃,好比《哈利·波特》、《窗边的小豆豆》《冒险小虎队》等。

我们国家在加入世贸的第一个十年,引进与输出的比例中,引进大于输出,从2007年开始国家从多个层面上鼓励支持走出去,到2010年,开始走向平衡的水平。

输出品种以及区域更加广泛。跟着国家走出去战略的进一步推动,出版机构的输出品种和区域正在发生可喜的变化。从最近几年评比结果来看,输出品种既有汉语学习、中医药、中华历史文化等传统上风领域,也有提高前辈的科技前沿图书。

目前,我国图书出版走出去资助基金见附表: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基金项目的实施,对我国翻译事业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翻译事业的发展。

结语

纵观中国出版发展史,每次出版史上发生技术变革、呈现巨大跨越的时候,翻译老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甚至主导作用,翻译主体由僧人、外国传教士向自主培养的翻译人才逐步转变,翻译内容随时代发展的要求,由宗教翻译、西学翻译,到科技翻译、文学翻译等不断丰硕。当然,出版技术的革新也为翻译事业的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


 


中国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号:
粤ICp备05036433


深圳市博文翻译有限公司对其发行的包括但不限于产品或服务的全部内容及博文翻译网站上的材料拥有版权等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
博文Bowwin是博文深圳翻译公司的注册商标,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