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广州 苏州
东莞 English 日本语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中文主页 | 翻译项目 | 质量体系 尊贵客户 翻译标准 优惠价格 | 自助下单 | 资源与信息 | 翻译FaQ | 联系博文
翻译资讯
 
 
   过半心血管病指南为国外翻译版
 

2012年8月13日,据博文深圳翻译公司了解到,“在中国临床指南文库收集的心血管病指南中,52%是欧美指南的翻译版,48%是中国相关协会自己指定的指南或共鸣,而共鸣又占多数。”在8月11日举行的2012中国心脏大会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病院流行病研究室主任、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副所长赵冬说。

她以为,中国确实需要制定针对国情和现有证据的临床实践指南。“尽管中国在国际上对临床证据中的贡献大幅增加,但绝大部门常见病的主要临床证据仍是来自于欧丽人群。”

根据她提供的数据,2011年前全球共有123,196个注册的RCTs(临床试验),欧美国家参加的占80%,中国参加的占2.3%。

因此,她指出,“当一个指南的临床研究大部门不是来自于中国人群的时候,它在应用上有可能会有题目。”

目前中国实践欧美指南存在一定障碍。赵冬表示,好比“缺少实施指南的基础设备”,“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存在种族差异”,“C级证据占指南收集证据的多数”等。她夸大,“特别是C级证据,是结合本国的国情的,甚至与医保报销比例、经济因素相关。”

中国缺少针对自己的指南,赵冬指出,其中很重要原因之一是“来自中国人群的证据大多数不足以形成独立的证据”,“获得高质量的证据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包括药物研发,都需要大量人力和物力,而获得和翻译欧美指南对于指定指南相对轻易。”

她建议,“中国需要增加系统收集和分析证据的能力,开展独立和规范的临床试验”,并要“加强系统综述能力”,“独立指定指南的能力”。

针对指南的操纵性题目,北京阜外心血管病病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吴锡桂在讨论环节指出,“指南应该具有可操纵性,笼盖面应该更广泛。”她同时建议,“卫生行政部分应该起到监视作用,把握机构实施指南的情况。”


 


中国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号:
粤ICp备05036433


深圳市博文翻译有限公司对其发行的包括但不限于产品或服务的全部内容及博文翻译网站上的材料拥有版权等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
博文Bowwin是博文深圳翻译公司的注册商标,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