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7日,据博文翻译公司了解到,从大规模的机器翻译,到装备“中国智造”,沈阳格微软件20年磨一剑,从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成为国际领先的翻译平台,为信息化、产业化深度融合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科技支撑。
坐落在沈阳沈北新区的格微软件,拥有着得天独厚的“产学研”一体化上风。从日本留学归国的董事长张桂平在此先后创办了沈航人机智能研究中央和北方软件学院,为企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依赖这些气力,格微软件经由多年攻关成功研发出“协同翻译平台”,这是海内第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翻译软件出产线。这一平台在工程和装备制造领域施展了巨大作用,推动了国外提高前辈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立异,为企业提供了立异设计的知识库。
格微软件是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百万专利翻译项目上崭露头角的。这个项目实现了500人的协同翻译,在不到1年时间内完成了传统翻译需要8~10年才能完成的翻译任务,总翻译量相称于500部《红楼梦》,创造了汉英翻译服务规模最大、知识库最大、速度最快的最新纪录。
机器翻译是世界挫折。张桂平说,公司在20年间走过了自动翻译—辅助翻译—协同翻译的研发历程,目前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是我国工程文献最大的翻译工业基地。
软件企业的出产,没有机器的轰鸣,也没有烟尘。记者走进格微软件公司的车间,这里和写字间没有什么区别。张桂平指着一排排电脑及前面的年青人说:“他们就是为国产飞机翻译资料的出产线。”
中国民机走向世界,没有资料翻译就无法在国外适航取证。“这是我们承接最为复杂、难度最大的翻译工程。”张桂平说,仅从数目来看,资料页数达到了40万页,并且还在不断更新。
目前,格微软件用50人协同工作就能达到日翻译量460万字,周翻译量2000万字,月翻译量5亿字,年翻译量60亿字。
跟着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中国装备制造企业要想“走出去”,必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立异的能力。格微公司通过为企业装备聪明藏书楼、创建信息化4S店,加速两化融合的进程,沈阳上百家装备制造企业率先受益。
“我们有成千上万个虚拟机器人在网络的海洋里为企业采集信息。每分钟能采集到25条信息,逐日能采集到3.4万条有用信息。”张桂平说,“以前是企业用眼睛四处盯着找信息,现在是信息围着眼球转。”
沈阳北方重工公司今年向格微软件点题服务,要求搜集水泥设备的信息,以制定公司这一产品的研发规划。格微软件通过虚拟机器人,在全球搜集了数万条信息,充分知足了企业的需求。“我们不是将信息一股脑的堆给客户,而是分门别类,并总结归类做好分析。”张桂平说。
格微软件的信息服务才刚刚开始。“信息已经成为国家发展基础的一部门,就像水和电一样,谁也不能离开。我们将致力于为产业企业提供信息的保姆式服务,让企业用信息像拧自来水龙头一样利便。”张桂平说。
【温馨提示】如您碰到翻译难题或者有翻译需求,可立即拨打全国免长途费咨询热线:+86-755-8304 2538(一生我帮您!)我们为您提供解决方案,更多详情请浏览博文翻译公司品牌网站:http://previous.bowwin.com/ 销售网站:http://www.4008813580.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