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周作人译文全集》主编止庵
目前,据博文翻译公司了解有11卷、7000余页的《周作人译文全集》(以下简称《全集》将作为翻译学者的周作人予以还原。这一次是周作人译文的原貌与全貌。而该套文集的编者、周作人研究者止庵打磨掉当时时代的局限与遮蔽,让周作人的思惟与观点得以真切呈现。
这套书囊括了目前所见周作人所有译文作品,包括近三分之一自原书面世之后数十年来一直持续绝版的内容。文集中所收书目翻译时间从1905年到1966年,横跨周氏的大半生。而对它的收拾整顿出版,也让止庵从30多岁忙活到50岁。正如周作人淡朴典雅的译文,这套书最后呈现方式极为朴素:没有页眉、没有插图。“编者应该集中精力在编上,而不是在论上。”止庵说。
重新“打捞”周作人
《全集》第一至四卷收录周作人的古希腊文译著;第五至八卷为日文译著;第九、十卷主要为英文及世界语译著;第十一卷为周作人用文言文翻译的作品。《全集》原文语言涵盖了周作人精晓的四门外语英、日、古希腊、世界语。止庵告诉记者,周作人于1901年进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学制九年。在一周六天的学习时间里,学堂用五天进行英文授课,一天中文授课。周作人单在学堂的五年学习时光里,就出版了两本译作,也就是《全集》中收录时间最早的两本。
1906年,因为周作人视力不佳,未通过体检,便在某官员的扶助下,漂洋过海前往日本学习建筑。在日本的五年求学时间里,建筑没学多少,倒学了两门外语:日语和古希腊语。因而其所经历的学校教育,几乎清一色为语言教育。止庵说,周作人的学历在当时,大约相称于大学肄业。
周作人学习第四门外语世界语的意图,是想翻译当时世界格式中相对弱小民族(东欧、北欧、芬兰、波兰、匈牙利等国)的文学,也即人性主义文学。刚好世界语就是波兰人发明的,且波兰有不少作者用世界语写作,这就是周作人学习第四门外语的由来。
止庵统计,除了上述四种外语,周作人接触过的外语还有法语、朝鲜语、梵语。学习这些语言,大都是由于兴致使然。
周作人最受国人正视的年代,是五四运动前后。当时,他是以翻译家的身份,参加新文化运动,他的一部翻译作品《贞操论》和兄长鲁迅的《狂人日记》,一同发表在1918年5月的《新青年》杂志里。译文一经发表,引起全国很大反响,自此周作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五四运动时期,是不少作家学习写作的起步期,其中不少作家,都是根据周作人翻译的小说来学习写作的。因此,周作人对五四运动时期的文坛,影响也很大。上世纪20年代之后,周作人的爱好便转移至稍显清冷和安谧的古典文学上,他也不愿意做时代中的热点人物。所以之后的翻译,就以古典作品为主,肯定没有当代文学影响那么大,止庵说。
十五载编辑《全集》
对于披沙沥金十五载编辑而成的此套《全集》,止庵说,“首先是个人的阅读爱好,不论别人是什么看法,也不论我感爱好的人在当代社会名气大小,我有自己的价值判定,对感爱好的东西,很兴奋愿意自己去做。其次,在感爱好的领域中,若有专业人士做,我就不触碰了,假如没有,我就自己做。”
从1905年开始翻译《侠女奴》,一直到1966年未翻译完成的《平家物语》,周作人的翻译糊口生计长达60余年。《全集》(600多万字)收录了周作人这六十多年间的译著。止庵说,周作人的翻译糊口生计,远远长于他的文学创作糊口生计。且《全集》中有三分之一的译著,首次公诸于众。止庵说,这三分之一初见天日的译著,长期被沉没的原因很简朴,皆是由于周作人的翻译糊口生计年份跨度较长(1905~1966),译著之间年代相隔较远,加之译著数目庞,字数多所致。
当下,在各大书店销售的古希腊文作品中,译者的名字大多是罗念生、王焕生、张竹明等,止庵先容了周作人古希腊文翻译的特色与理念:作为我国较早学习古希腊文的学者,周作人学习古希腊文的地点在日本立教大学。最初学习古希腊文的意图是想重新翻译《圣经》,后来观念产生变化,谙习古希腊文后,翻译了希腊神话。止庵先容,周作人在上世纪20年代,曾有过“西方文明的源头在古希腊的观点。他以为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起源地,对古希腊文明爱好浓厚。因而翻译古希腊作品,也是一场西方文明的寻根之旅。《全集》中的前三卷,均是上述内容。周作人之后的翻译家,大都为科班出身的职业翻译,并且周作人的一部门译作目前很难被替换。
文学翻译有两大派别:一种是直译,第二种是意译。止庵说,周作人属于“直译派”。他不愿意用中文的美,遮蔽甚至误解原文的美。因而其翻译理念为“尽量忠实原著,再现原著真实风采”关于翻译理念,周作人还有一个主张即注释越多越好。因而在《全集》中,注释的比例较大,甚至有的比正文还多止庵举例,周作人翻译的一个剧本《海伦》,注释比正文的字数多了一倍。并且注释也融合了周作人对古希腊作品的个人见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