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天里,博文深圳翻译公司得知,他们天天随时待命预备工作,先后有58万字的汉字材料翻译成朝鲜文材料,并进行了同声传译。虽紧张忙碌却倍感光荣,而且翻译水平和业务能力得到了迅速进步。昨日,敦化市民族宗教局工作职员李春一向记者讲述了他和另外4名延边同行被借调到北京今年全国“两会”当翻译的经历。
李春一今年34岁,朝鲜族,是敦化市民族宗教局驻敦化政务大厅的一名工作职员,平时主要负责为各单位和个人完成公章、牌匾、文件等的朝鲜语翻译工作。今年2月1日,李春一和延边州另外4名翻译工作者一同被延边州朝鲜语文工作委员会推荐,借调到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开始从事“两会”民族语文翻译工作。李春一说,和他一同被借调北京的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38名翻舌人,他们与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的155名工作职员共同负责“两会”的民族语文翻译工作。
据李春一先容,在全国“两会”中,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事先将汉语版的所有会议材料翻译收拾整顿成为各种民族语文版本,保证与会职员拿到的材料有8种语言版本,以利便少数民族代表、委员们阅读。
2月21日,“两会”的翻译工作便在全封锁式的前提下开始,从“两会”开幕到闭幕的25天里,李春一所在的20人组成的朝鲜文小组共翻译了58万字汉字材料。良多材料是晚上才接到,因此工作没有固定时间,从早8时至晚10时都处于待命状态,常常通宵加班。与其他少数民族材料翻译组不同的是,因为朝鲜语和韩国语存在差异,所以李春一所在小组除完成朝鲜语翻译工作外,还匡助韩国记者将所需材料转译成韩文。
“第一次近间隔感慨感染全国‘两会’,真的很激动。”李春一说,第一次走进人民大会堂的他,很快被会场上严厉、庄严的气氛和委员们心系国家、人民的感情感染了,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这次难得的经历,让我进步了翻译水平和业务能力。”李春一说,这次经历给了他十足的动力,催他奋进,他今后将会更加努力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