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博文翻译公司了解,意大利欧联通信社3月23日发表署名评论文章指出,“翻译”的责任登峰造极,他不仅仅是语言交流的中介,在特定的场合还承担着社会责任。因此,当一个人真正担当起“翻译”职责时,首先须考虑是否了解这份责任所涉及的知识范畴,切不可不懂装懂,为了一点“翻译费”而伤及他人或干出见笑于人的事情。
评论文章摘录如下: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不同族裔各自有着光鲜特色的母语,其特点不同民族有着自身的解读。语言在不同民族的交际过程中,不仅反映文化的差异和个性,而且对文化交际有着本质的、不可替换的影响。
中华民族具有几千年的历史,汉语的形成过程复杂而绵长,除汉语学家外,即便是受过中文高等教育的华人,准确地解读汉语也绝非易事,更不用说将汉语正确无误的译成西方语言。糊口在海外的华人对汉语了解层面有多深暂且不论,糊口中不可或缺的是将母语思维转换成西方语言,借以表达自己的意念和行为。
意大利是欧洲的新兴移民输入国,来自中国的移民有30万之多。说到语言,在庞大的华人社群中,能够正确无误地使用中文和意大利语两种语言的人少之甚少。意大利华人对意大利语的使用绝不夸张地说,多数人只是局限在日常用语和所涉及到的职业范畴。一旦涉及到司法、经济等题目,只好凭借着“翻译”来表述自己的意见。而这时“翻译”的正确性就与当事人利益无法分割了。
近日,意大利媒体有一篇报道,标题为《三名华人法院出庭表现不佳》,文章描述说,法官问出庭华人的出生时间、地点、国籍,三名华人均回答,不清晰;问是否有工作,回答是,不知道。法官请“翻译”解答,翻译却说,他们都给“外国人”工作。法官更是一头雾水,耸耸肩,不知翻译在讲什么。
在意大利,因为华人普遍存在语言障碍,“翻译”天然而然也就成为一种职业。但意大利的华人“翻译”,真正受过双语高等教育的人十分匮乏。有的意大利语水平很好,对中文一知半解,有的中文水平不错,意大利语表达能力一般。一旦涉及到专业题目,所谓的“翻译”也就完全是风马不接了。
“翻译”的责任登峰造极,承担着不同语言的相互交流。意大利华人看病因错译误诊的现象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因翻译语言表达欠妥华人输掉官司也不在少数。“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语言交流的中介,在特定的场合还承担着社会责任。因此,当一个人真正担当起“翻译”职责时,首先须考虑自己是否了解这份责任所涉及的知识范畴,切不可不懂装懂,为了一点“翻译费”而伤及他人或干出见笑于人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