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广州 苏州
东莞 English 日本语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中文主页 | 翻译项目 | 质量体系 尊贵客户 翻译标准 优惠价格 | 自助下单 | 资源与信息 | 翻译FaQ | 联系博文
翻译资讯
 
 
   李笠:瑞典文学译介太少
 

  记者:优秀的瑞典文学,目前在海内的译介情况如何?

  李笠:仍是太少。好像只有斯特林堡,诗歌有一点,《长袜子皮皮》作者林格伦的童话,《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作者拉格洛夫有一些。那么小的语种,从事瑞典语文学翻译的人仍是太少,实际上瑞典作家的层面是很高的,有几个特别好的散文家至今没翻译过来。抛开文字不谈,中国作家很少去研究题目,瑞典作家会很严厉地去考察一个题目,从来不会想当然。

  记者:除了特氏的诗歌,你还会继承做译介工作吗?

  李笠:会的,我要把中国诗歌翻译成瑞典文。实际上我已经做了,把麦城、西川的诗歌翻成瑞典文,也陆陆续续翻了一些王家新的诗。

  记者:在你看来,把中国诗歌翻译成瑞典文更重要,仍是把瑞典诗歌翻译成中文更重要?

  李笠:目前似乎是把中国诗歌翻译成瑞典文更重要。由于我们有不少值得去翻译的好诗人,包括他们诗歌呈现的中国社会,都值得先容到国外。

  记者:在诗人和翻译家这两个身份中,你更看重哪一个?

  李笠:当然是诗人。诗是最高的,翻译只是翅膀。

  我在写“李笠”的传统

  记者:跨语言写作通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克服了良多灾题,总算学会了用另一种语言来写作,等写到一定程度,仍是会遇到到底该把自己归入哪一个写作传统的困境。你的创作存在这样的困境吗?

  李笠:实在,很难说我用瑞典文写诗顺利过。那就像小孩写汉字,一笔一画、一字一句都要花力气,写得很慢,有时甚至会发生词不达意的尴尬,有点像戴着镣铐舞蹈。写到后来,发现如何写,写入哪一个传统是一个很大的题目。由于,用瑞典文只能写糊口确当下;而过去,我的背景, 整个中国文化,又怎么用另一种文字展现出来。

  在写关于母亲的第六本诗集《源》那里,我找到了出路:先用中文打底稿,然后用瑞典文修理。一首中文诗,变成瑞典文,经常会变短。一种热胀冷缩的原理40摄氏度的上海夏天变成了20 摄氏度的斯德哥尔摩。10行变成了6行。瑞典文的硬冷,直接和逻辑性,精准了中文的意象,简约了汉诗的浪费, 淡化了南方的绮丽。汉语养育了我的诗,而瑞典语则赠送了我的思。我在写自己李笠的传统。

  记者:汉学家顾彬曾说,中国作家写作中存在的题目,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没能精晓一、两门外语。你如何看待这一说法?

  李笠:顾斌显然在捉弄海内那些自信力不足想讨好欧洲人梦想获诺贝尔奖的中国作家。这个德国汉学家的观点浅薄,充斥着欧洲殖民主义老子天下第一的恶态。精晓一、两门外语并不是成为大作家大诗人的独一前提,或万无一失的保障。不错,在欧洲,一个作家一般至少都会两三种语言。但他们必需这样做,由于每一种欧洲语言(除了英语)都过于狭小,必需借助别的语言来才得以生存,北欧最大的语言瑞典语只有900万人讲(不到讲上海话的人的一半)。所以,他们要理解世界,与世界沟通,就必需把握一种以上的语言,由于多一门外语就多一扇窗户。海内目前有不少好的诗人和作家,有的既是翻译家,又是诗人。深圳翻译公司觉得而这种现象将来会越来越司空见惯。

  “诗人很穷,但地位最高”

  记者:在瑞典,诗人的生存现状如何?诗歌处于何种地位?

  李笠:在瑞典,诗人很穷,像特朗斯特罗姆这样的大诗人也很穷,只住在两室一厅的公寓楼里。但诗歌地位比所有的权和利都高。一个政治家,一个畅销书作家,一个诺贝尔奖评委委员都梦想成为特朗斯特罗姆这样的诗人。由于他们相信诗是语言最高的形式,人都想诗意地栖居。

  瑞典人读诗歌的比例比中国要大,各大报纸会有诗歌评论。天天十二点,电台当当当敲钟之后有“逐日一诗”。有时候朋友听到就给我打电话,说“李笠,今天有你的一首诗啊”。然后电台给你一千块钱。还好,诗歌在整个社会文化糊口中间还有位置。

  记者:在离诺贝尔文学奖最近的国家,读者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如何?

  李笠:瑞典和其他北欧国家是世界均匀人口阅读诗歌最多的国家。在欧洲,一般读者读诗歌的水平和涵养,比诗人还高。中国教授一般不看现代诗;欧洲一流的人才写小说,写诗歌,写不好的,就写评论,当教授。


 


中国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号:
粤ICp备05036433


深圳市博文翻译有限公司对其发行的包括但不限于产品或服务的全部内容及博文翻译网站上的材料拥有版权等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
博文Bowwin是博文深圳翻译公司的注册商标,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