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博文翻译公司发现,上百人的礼堂中,胡婧从观众席上走向舞台中心,谁也不会想到,这个二十多年前被脑瘫专家称之为“没有但愿”的女孩,今天会在大家惊艳的目光中,和美籍教师phillip用英语泛论自己的梦想。10月5日,在乌鲁木齐“神经康复新进展研讨班”的开幕式上,因患脑瘫肢体一级残疾的胡婧用她流利的英语演讲,博得了在场康复专家及学员的阵阵掌声。
十多年前胡婧仅用能委曲流动的无名指和小指操纵键盘,自学英语。六年里,她先后与多家翻译公司合作,共翻译、审校了上百万字的资料,用汗水铺开一条蜕变之旅……
父母心疼的“病鸭子”
7日,胡婧介入了乌鲁木齐“神经康复新进展研讨班”,课堂上,她毫无语言障碍地倾听着美籍教师的英文授课,课间,则与来自暨南大学附属第一病院康复科主任陈卓铭通过情景练习,了解晋升语言交流的技巧。
3天的流动中,胡婧的父母一直陪伴在女儿左右,这个曾经被他们心疼地称呼为“病鸭子”的女孩,让他们露出欣慰的笑脸。
“女儿患病后,良多专家都断言一切努力都是徒劳。但我和妻子从来没有抛却的动机。”胡婧的父亲说,他曾经在网络上发表过一篇文章《一个“病鸭子”的故事》,记实了他们陪女儿一起成长的故事,得到良多网友的关注和鼓励,他觉得,除了对女儿的爱,女儿的坚强也成了他们不断康复治疗的动力。
1985年,胡婧在出生3个月的时候患上了脑瘫,四肢严峻痉挛,大部门的肌肉硬得像铁疙瘩,根本无法拉直。吃中药、按摩、练习……靠父母天天的徒手按揉和多年的精心护理,“病鸭子”终于在10岁学会站立,12岁和正常孩子一样走路。更为惊喜的是,胡婧固然患有肢体残疾,但智力发育并没有受到影响。
学英语像着了魔
因为身体原因,胡婧无法像正常孩子一样在学校接受文化教育,渴想知识的她,在家里通过“砖头块”录音机自学汉语拼音,之后便通过拼音读物熟悉了良多字。父母为她买来课本,从此开始在家自学小学、初中课程。
1994年,胡婧的父亲买回了一台电脑,当她第一次用僵硬的无名指和小指“写”出了自己的名字后,就喜欢上了这个可以让她自由畅想的网络世界。在一次和网友的互动中,激发了她学习英语的爱好。
难懂的音标、干涩的发音、生涩的语法,因为无法握笔,更不能将英语单词和句型记在纸上,所认为了记牢一个单词,胡婧专心记忆,并不断地用手指敲击电脑键盘。
胡婧的父亲说,开始学英语那段时间,女儿就像着了魔,吃饭、洗澡、散步……每时每刻嘴里都嘟囔着英语。
把爱好变成“面包”
通过网络,胡婧结识了良多的外国网友,打开了眼界,活跃了思维。在加拿大网友Mary的鼓励下,胡婧开始尝试将知识转化为成果,实现自己经济独立的梦想。
2004年,胡婧经由外国网友的推荐,将一本4万字的英文书翻译成中文,收成了自己的“第一桶金”。此后,她又与多家海内外翻译公司合作,从事兼职翻译工作,共翻译、审校了上百万字的资料。
目前,她一天能够翻译3000至4000字,这也意味着她一天十多个小时都要工作。
“凭借自己的聪明和汗水,我也可以实现自立的梦想。”胡婧说,最近,自己正在阅读一本英文小说《追鹞子的人》,这是一本可以让人思索的书,她非常喜欢。也但愿自己能够进一步钻透英文,读更多的书,学习更多的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