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广州 苏州
东莞 English 日本语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中文主页 | 翻译项目 | 质量体系 尊贵客户 翻译标准 优惠价格 | 自助下单 | 资源与信息 | 翻译FaQ | 联系博文
翻译资讯
 
 
   翻译公司:林少华是“窥海斋”里的翻译家
 

  林少华,知名翻译家。1952年生于吉林。198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研究生院,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为中国海洋大学日语系教授。翻译公司里译有《挪威的森林》等35卷村上春树文集(已出版32卷)及夏目漱石、芥川龙之介、川端康成、井上靖、东山魁夷等名家作品。另著有《村上春树和他的作品》、《为了灵魂的自由——村上春树的文学世界》《高墙与鸡蛋》和《落花之美》等文论和散文集。

  林少华把书房叫作“窥海斋”,一是因为它位于青岛崂山余脉的缓坡上,窗外不远就是浩瀚的黄海;二则寓有在“学海无涯,个人唯窥其一角”之意。林少华慨叹,以前译笔乏顿之余,抬头就可窥见红瓦楼尖之际波光闪闪的一抹碧海。如今因这个地段大兴土木、搞房地产开发,混凝土高楼蜂拥而起,挡住了这片慑魂夺目的海。

  “夸张或不夸张地说,我的书房至少有三百万朋友‘见过’”。林少华开玩笑地说。因为在他所译的村上春树小说译序末尾,总能看到“某年某月某日于窥海斋”的结语。林少华刚在吉林老家度过惬意暑假,带着未完成的新译———村上春树的音乐随笔《没有意义就没有扭捏》———回到“窥海斋”。林少华在博客中写过,儿时造作业时只能趴在柜角、饭桌上,让他从小就有强烈的“书桌情结”,当教授后,急速膨胀成为“书房情结”。书一多,只能分藏多处,除了这里,还有存在亲戚家等两处。“窥海斋”是家里最大的主卧改造装修的,红木书厨和书架满满罗列,书架顶上各种各样的瓷瓶陶罐抓人眼球;书脊边也见缝插针地陈设着小陶瓷器;日式细木格纸糊拉窗古雅、明快,窗前是一席榻榻米,紧挨着书桌。空间安排颇得便利之趣,被林少华称之为“神来之笔”,小小得意了一番。

  文学情怀是一种救赎

  林少华的藏书中,日本文学文化方面的,自然是有关村上春树的最全,大体囊括了村上本人的书和别人研究他的书。其余大半都是中文。从美学、哲学、宗教、历史到文学,尤其是唐诗宋词等中国古典文学,林少华浸淫颇深,有人说他的译笔凝练蕴藉,细究起来与之不无关系。

  1952年出生的林少华,赶上无书可读的糟糕年头。好在身为公社基层干部的父亲喜欢看书,从四大名著到《红岩》、《青春之歌》这类红色经典,家里有一二百本。1965年林少华刚上初中,1966年“文革”就开始了,于是上山下乡。林少华说,那时书都烧了,只要能弄到书就看。诗词只有毛主席诗词是唯一能看到的旧体诗词,小说也只有《艳阳天》、《金光大道》《欧阳海之歌》之类。“我没荒废,干完一天活,回来路上看着西天的晚霞和远方的天际线,仍会有一种文学青年的梦幻,无意偶然也会在日记本上涂抹所谓的诗。那年头东南西北往哪看都一片黑暗,文学情怀于我,就是一种救赎。”林少华说。

  1972年,林少华被推荐为工农兵大学生,在吉林大学读的是日语专业。1975年毕业后,分配到长春市外事办公室工作。当时他读到了秦牧的散文集《花城》和谈文艺的随笔集《艺海拾贝》,深受感染,也为老作家陈残云《香飘四季》中美妙的广州所憧憬,“一来我觉得我不是当官的料,二来想到外边看一看。于是费了好大的劲,和一个同学交换去了广东。”去的是交通部第四航务工程设计院,翻译的都是些科技资料,对数学只学到一元二次方的他来说,实在枯燥乏味、度日如年。“徒劳的三四年,一事无成。我怀着文学梦去了那里,可结果毫不沾边。”

  翻译是灵魂间谍

  1978年是让林少华感恩的年头,高考恢复,他考上了日本语言文学专业的研究生,方向是中国古典诗歌和日本古典诗歌意境的比较,具体是研究平安时期日本和歌,集中于风物诗,即自然山水诗。1982年他毕业后在暨南大学当老师,研究的仍是这一块。“日本古典诗词歌意境不错,但格局太小。可谓盆栽艺术,于细节上见功夫。”这是他当时的心态。

  1987年林少华被公派到日本留学,正是那一年村上春树出版了后来影响力极大的《挪威的森林》;第二年林少华回国,机缘巧合,便开始翻译《挪威的森林》,从此开始20多年的翻译之路。相比川端康成等日本作家,林少华深感村上的文笔简练、明快,有一种不动声色的幽默。村上的知识框架是西方的,林少华认为自己在感触感染性上同他有相通之处,如对孤独情境的体察等等。对于翻 译 ,林 少 华 有 一 个 独 到 的 比喻———翻译是灵魂间谍:“村上春树说人这一存在就像一座二层楼,地下室里住着自己的灵魂,有一扇非常特殊的秘门通往地下室,我若想译得好,就必须当间谍,钻进那扇秘门后面黑乎乎的地下室……进而猎取他的灵魂信息……一句话,就是把他的魂儿偷出来!”林少华说。迄今他已经翻译了35卷村上作品。

  谈到近年影响自己的书,他取出翻旧了的《陈寅恪的最后20年》。“陈寅恪毕生不与任何党派合作,不向任何政治势力妥协,他说:‘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有人会误解他只是一个历史学家,后半生也没做太有价值的研究,其实他对中国知识分子的意义在于他所倡导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价值观,这尤其是中国当下知识分子所缺乏的。这促使我思考是仅仅做一个教书匠、翻译匠,或者说做一个学者或专业知识分子终了此生,还是应该有一点社会担当意识,尽一点知识分子应该尽的责任?”林少华说,这也是他个人写作的一个出发点。

  充满偏见的爱才是至爱

  早年负笈东瀛归国时,别人忙着往回扛索尼日立雅马哈,林少华则悠悠然提几个旧瓷罐而回。他还不是个一般的陶瓷保藏家,从不考虑升值和拍卖,他的挑选标准很特别———“我只买在那里等待我的。”只要外出,他都会去卖古玩的地儿慢慢逛,直到发现那个属于自己的。听上去颇有点缘分的意味。还有更奇的,他在广东期间,有个往日的学生请老师们去东莞吃荔枝,路上下车在荒草地解手时,他竟然一脚踢出个清代青花瓷罐,馋得其他几个同事也纷纷去踢。“可惜他们只踢得一脚土,一个还不巧踢在石头上……”

  他所有的保藏里,最珍视的是祖母留下的一个陶罐,柚子大小的宽口黄釉,绘着不知名的红花绿叶,“绿釉没上好,眼泪似的流淌下来,有两道裂缝,用两脚钉锔了。”样子老得说是汉代的没准都有人信。祖母在时不过用它装针头线脑。睹物思人,林少华每看见罐就想起祖母。保藏在这意义上,有点像村上论及翻译时所说的:文学翻译最需要的不是语言能力,而是“充满个人偏见的爱”。在这个不确定的世界上,或许惟有充满偏见的爱才是他的至爱。


 


中国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号:
粤ICp备05036433


深圳市博文翻译有限公司对其发行的包括但不限于产品或服务的全部内容及博文翻译网站上的材料拥有版权等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
博文Bowwin是博文深圳翻译公司的注册商标,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