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乐能在中国所向披靡,除了积累百年的品牌,还由于它有一个无可相比的中文名字。可口可乐,一直被以为是广告界翻译得最好的品牌名称,不但保持了英文的音译,还比英文更有寄意。 可口可乐四个字生动地暗示出了产品给消费者带来的感慨感染——好喝、清爽、快乐——可口亦可乐,让消费者胃口十足,“挡不住的感觉”油然而生。也正因如斯,可乐逐渐成为饮品类的代名词和行业尺度。据说,pEpSI在进入中国时也被翻译成“百事可乐”,而不是“百事”。 可口可乐是怎么创造出来的,大家可能早有耳闻,但它的命名过程,恐怕知道的人就未几了。 1886年,美国亚特兰大市的配药师约翰·潘伯顿无意中创造了可口可乐。他的助手,会计员罗宾逊是一个古典书法家,深圳翻译公司以为有两个大写字母C会很好看,因此用Coca-Cola作为这个奇特饮料的名称。 20世纪20年代,可口可乐已在上海出产,一开始翻译成了一个非常希奇的中文名字,叫“蝌蝌啃蜡”,被接受的状况天然可想而知。于是可口可乐专门负责海外业务的出口公司,公然登报赏格350英镑征求译名,当时身在英国的一位上海教授蒋彝,便以“可口可乐”四个字战胜其他所有对手,拿走了奖金。 现在看来,可口可乐真是捡了个大便宜,350英镑的本钱换来今天在中国数十亿的销售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