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漫談幾個科技名詞的翻譯
|
第一個給知識進行學科分類的人是亞里士多德。他把以往德著作,分為博物學、哲學、天文學、物理學,還有一部分闡述"道理"的著作,亞里士多德把它們統統放在物理學之后,稱為"metaphysics"。Meta的意思是"在……之后"。我國清代著名學者、維新派思想家嚴復在翻譯亞里士多德的著作時,對metaphysics一詞的譯名,頗下一番功夫。若是直譯為"物理學之后",則不僅不像一門學科的名稱,也不能反映metaphysics的實際意義。他從古代的《易o系辭上》中的一句話"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得到啟發,將metaphysics翻譯成"形而上學",既表明了那些"講道理"著作的中心思想,又可同博物學、哲學、天文學、物理學等并列而成為一門學科,他的這一絕妙的譯名,一直為后人所稱道。 Helicopter通常都譯成"直升飛機",其實是不貼切的。因為所謂"飛機",是指依靠在機身上的機翼所產生的升力飛行的一種飛行器,而helicopter又旋翼而沒有固定機翼,因此不是"飛機",航空界把它定名為"直升機"(見《英漢航空工程詞典》和《英漢空軍詞典》),《航空知識》曾發表了西北工業大學姜長英教授的《直升機和直升飛機》一文,談了這個問題。姜老查閱了六十多種字典、詞典、詞匯和各種專業詞典,包括英、日、德、法、俄文的,發現其中有三分之二都把helicopter譯成了"直升飛機"。姜老為一個普通學術名詞的正名而"大動干戈"、認真考證的治學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此外,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把space shuttle譯為"航天飛機"也是經過一番斟酌的。Shuttle一詞原意為"梭"和"短程穿梭運輸工具"不僅太長,而且"空間"同"短程"又有相矛盾之處。譯成"航天飛機",則既表明它是屬于航天飛行器的一種,又表明了它能像飛機一樣在大氣層飛行并多次使用。 由以上數例可見,科技名詞的翻譯,大有講究。有時從一個名詞的翻譯,不僅可以看出譯者知識面的深度和廣度,而且還可以看出譯者的治學精神! 戰英民認為,這些前綴的譯名應從習慣,terameter說成"萬億米"比"億米"通俗,nanosecond說成"纖秒"或"毫微秒"均可,而nanometer則常說成"豪毫微米",很少說"纖米"。 我認為這里不妥之處在于使用了重疊的詞頭,如萬億米、毫微秒是重疊使用了億、萬和毫、微,而且億也不是規定的詞頭。 在國際單位制中規定"不得使用組合詞頭;例如可寫成nm而不得寫mμm","建議在結成組合SI單位的倍數單位時只用一個詞頭"。在《方案》中也規定"不得使用重疊的SI詞頭","億(108)、萬(108)等仍是我國習慣的數詞,但不是詞頭,不得與SI 單位構成倍數單位或分數單位。" 由于過去科技文章中有使用重疊詞頭的現象,如microfarad (μμF), mill microsecond (mμm)等,所以有微微法拉和毫微秒等漢譯名。現在國際單位制已被大多數國家所接受,迅速成為國際技術語言,因此現在出版的英文書刊中也不再使用這類重疊詞頭了。 漢語的"萬"和"億"在文字敘述和一般報道文章中很常用,例如"100萬千瓦的電站","20萬米布"等等,翻譯成英語時要加以換算,這時要注意"20萬米"中的萬是數詞,"米"才才是單位,按照國際單位寫成"200千米",千米可作為單位,即米的倍數單位,而數詞部分是200。在科技文章中"兆"的用法已經習慣,可以不用"萬"和"億"來表示,如5MeV不必譯成5百萬電子伏特,而直譯成5兆電子伏特;1000MW布必換成100萬千瓦,而直接譯成1000兆瓦。直譯還可減少因換算而可能帶來的差錯。 《方案》中對暫不作規定的8個詞頭名稱列了兩種方案,這是因為目前有兩種意見,主張用古漢字的認為可體現漢語的特色,主張音譯的認為古漢字不好讀,所代表的因數與古漢字原來數值也不一致,音譯則與外文和國際符號相對應,不容易譯錯,非英語國家如日本、蘇聯等也都采用音譯。我國目前中學教科書中就采用音譯方案,如1法拉=1012 皮法。不論將來采用哪種方案,都會逐漸習慣起來的。
|
|
|
【打印】 【頂部】 【返回】
|
上一篇:漢語成語在科技翻譯中的應用 |
下一篇:科技譯文要符合專業實際 |
|